Search

一座城市能留下什麼?在追求更好的同時.....

十多年前,這裡曾是有用的無用之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一座城市能留下什麼?在追求更好的同時.....

十多年前,這裡曾是有用的無用之地“駁二倉庫”,是接駁碼頭的二號倉庫,如台北華山曾經稱作為藝文特區一樣,是因藝術家和地方文史工作者的匯聚構思而留存生長,最後由中央接管,然後在交由地方發展。如今這裡仍稱為藝術特區,不知道什麼時候藝術會越來越少.....,改名為什麼文創園區,可能是我對於這四個字太過感冒,雖然在看完漢寶德先生的“文化與文創”一書,是有些改觀,但總歸而言是台灣的發展的方向,太過於相似,最後名字一樣,發展與營運模式也都一樣了,那麼歷史倉庫或工業遺址最後就只能是一個巨型的文化商場了,而且文化還是在商場裡面的灰塵甚至殘骸一般,躲在被安裝好的新冷氣管線後面,在新舖設的牆與磚之下,而部分碼頭岸邊也被裝上了破壞原有碼頭景觀的圍欄,只為防止遊客掉下去,這完全失去了地景的教育意義。碼頭,是什麼樣子?是樂園。

多年前,我曾經帶著 #舞蹈旅行計畫 來到這裡拍攝舞蹈影像,那時遊客不多商家也少,與此時風景是很大的對比,而這也是發展上最困難到,如何擁有商機同時保存文化厚度。其實難也不難,就看你是否願意深入瞭解文化的價值,還有藝術的力量,然後應該透過什麼樣適當的商業思維來幫助這份價值,而不是全然的覆蓋。

輕軌很美,路線很美,只是看出去的風景是殘破混亂的,只能遠觀遠處的風景,近看只是每年替換的商家,還有留不住的藝術“特區”。如炒房,可以用一座城市的進步來炒,也可以用藝術,只是最後藝術家都離開了,更難以再次進駐了,只能來此感受如今的熱鬧。

無用之後,如何有用?或是走向更無用之路,這是人類聚集的慾望果實,也是難以醒來的文化昏夢?

照片中,是駁二碼頭的海與光,如果我聽不見,那將是日落前寧靜的力量。我想捕捉下什麼,留下空氣中曾經的藝術美夢,是否早已消逝....在我們面對大海的身後。

待續.....

我背著 枝子媽媽的手工時光小屋 繼續南行~
#周先生駐高雄創作探索
#衛武營駐地藝術家
#駁二藝術特區
#無用之地
#高雄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choushuyi/ https://vimeo.com/shuyidance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housh
View all posts